圖 ▲專家認為,國人貸款建築坪數縮水,主要與高房價有關,通膨及缺工料等墊高營造成本,加上2019年疫情爆發掀起資金竄流潮,低利率環境更是刺激購屋意願,買氣火熱連帶推升房價,當薪資跟不上房價漲勢,房子勢必越買越小,圖為示意圖。資料畫面
余奕賢/台北報導
央行昨(16日)公布升息半碼(0.125%),根據聯徵中心統計今年Q1全台住宅貸款,平均鑑估值1215萬元,相較5年前增加176萬元,但平均建物面積44.5坪,較5年前減少2.7坪,幾乎少了一間臥房,也改寫13年來同期新低,顯示買房即便銀行願意貸,更多但購屋者買越小。
有關國人貸款建物面積縮水,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認為,主要與高房價有關,通膨及缺工料等墊高營造成本,加上2019年疫情爆發掀起資金竄流潮,低利率環境更是刺激購屋意願,買氣火熱連帶推升房價,當薪資跟不上房價漲勢,房子勢必越買越小。
她提到,台灣住宅貸款鑑估值近5年來一路走升,2019年Q1小幅回檔後拉升,今年同期平均鑑估值1215萬元,相較5年前增加176萬元,顯示平均購屋門檻增加,平均貸款建物面積卻下滑,今年Q1相較5年前縮水2.7坪,可見資金狂潮推升房價行情,大樓型物件的交易比例拉高,銀行鑑價連帶提高,但也因為房價上揚增加購屋壓力,相同預算能買的房子越來越小。
除此之外,根據聯徵中心歷年Q1平均住宅貸款統計,貸款利率2012~ 2016年都超過2%,2021年下修至1.47%,相較2019年同期減少0.27%,今年Q1平均貸款利率1.46%,同樣改寫統計以來同期新低,根據郎美囡的觀點,Q1利率走低主要是中央在3月份升息1碼,還來不及反應在Q1的房貸利率。
她補充說明,最近2~3年的低利確實促進房市交易,不過全球物價上漲,包括美國聯準會都預告今年升息7碼,台灣亦跟進升息循環,自從2012年開始有5年時間平均房貸利率超過2%,綜觀2012~2014年房市交易量不低,買賣移轉棟數都超過32萬棟,顯見升息對市場影響僅占一部分,還要綜合評估整體經濟環境,不過如今房價已至高點,利率攀升對採用指數型房貸的購屋人及貸款族,購屋貸款成本有感增加,難免弱化房價負擔能力,這是必須正視的問題。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表示,今年房市變數較多,反而讓賣方對房價堅持的態度有所軟化,尤其昨日央行升息僅半碼,不無避免誤傷自住買盤的情況,雖然房貸升回疫情前的利率,水準依舊穩定偏低,加乘效果在多有政策牽制房價炒作,讓買方能夠發現出現議價空間。
不過他提醒,相關數據隨著房價難以回落,表現不容易有變化,甚至在建物面積上往縮水的方向走,鑑估值亦會再增加,只有暫時盤整的可能性,自住買方可多利用包括安心成家方案、適度的寬限期,購置地點選擇市中心的外圍,都能稍微降低購屋及申貸壓力,不一定只能望屋興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