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房市一般預期仍會上漲,自住與投資客各有不同買房策略。(圖/記者陳建宇攝)
房價暴漲到令人驚心動魄2021年過去了,我們迎來2022年,就台灣整體房市來看,雖然內政部祭出震驚各界、史上最嚴厲的打炒房草案,但因為僅僅是草案,而且內政部也沒有比照「地制法」闖關的精神,急著在去年底前將草案送入立院,所以我認為今後應該還有1年左右的多頭行情,因此今年期待房價會下修的人可能要失望了,不過即便房價繼續上漲,買房還是有因應的策略。
一開始我們就先來看自住客群今年買房的策略是什麼,過去一般年輕族群最容易陷入的迷思,就是要買「新房」的這種觀念,只不過這幾年房市因為有許多投機炒作的行為,特別針對預售屋,預售市場也因為網路及媒體聲量而不斷炒作,價格愈來愈高。
要知道,預售屋的賣方是財富、資源雄厚的建商,你買不起就下1個人來買,建商不會執著在你身上,你覺得自己存錢的速度跟不上房價上漲的幅度,但事實上你跟不上的是預售屋的價格,切記「有比好更重要」,建商不執著在你身上,你也不要執著在「一定要買預售或新成屋」。
從自住需求的角度來看,中古屋反而較適合現在的自住買方,因為中古屋的賣方是廣大的不特定的屋主,每一位屋主的遭遇跟財力都不一樣,買方只要認真找、勤做功課,看的物件夠多的話,會比較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物件,尤其是南二都,雖然近年房價都有明顯的漲幅,但相較之下行情還是合理很多。
至於投資、置產的族群,經過了1年半的房價狂飆期之後,今年將迎來的是「深水期」,要知道現在的氛圍是前有政府重刑伺候,後有其他同業競爭,很可能會形成所謂的「多殺多」,我建議這1~2年如果已經到達停利點,可以開始調節籌碼,特別是那種手上有8~10間預售屋的少年房神,這種不能交屋的產品若政府打炒房措施真的通過,就會很難處理。
任何投資的原則就是「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適時調節、減持預售物件,調配持有物件類型的比例才是因應之策,反正未來還有大量的預售案件,不怕沒得買。
►陸敬民小檔案
學歷: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
經歷:《自由時報》房地產記者
現職:《住宅週報》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