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
趁著南鐵地下化興建新站體的契機,台南車站前廣場改造案,將中斷北門路1、2段相通路段,地下道也會消失,變成「U」型動線,還給行人更大空間,以後往來旅客搭公車也不用托著行李「繞圈圈」。
改造案把行人動線、汽機車停等空間與計程車排班空間作整體規劃改善,預計今年上半年定案,下半年招標,總經費3.4億元,目標2026年底前完工。不過,原本北門路1、2段車輛通行將取消,變成「U型」動線,部份民眾擔心交會路口更混亂危險。
南市交通局長王銘德說,民眾最重視的行人空間和車行動線等議題,在規劃階段都已經過審慎專業討論,例如車道佈設方式,其實是將現有只能單向循環行駛的圓環,改成可雙向行駛的U形道路,許多動線不再需要繞行整圈圓環,號誌也更簡化,並運用專業車流模擬軟體輸入各項參數檢證,路網的效率可獲得優化。
王銘德強調,廣場改造案最大價值是以人本的規劃方向,讓火車站前有行人的空間和公共運輸轉乘的設施,並且取消相對不友善的地下道,未來無論從任何一個方向來往車站旅客,最多都只需過1次馬路,且搭配行人專用時相和路口庇護設施保障行人安全。
目前就讀成大的南市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林重儀,對車站區十分熟悉。他說,有些人剛見到設計圖時會感覺似乎比原先還更複雜,但若細究本質,其實是梳理成了多個T字路口,對於用路人而言更易理解。而且站前設計出1個面積更大、更容易讓人親近的廣場,散步、市集、街頭表演,甚至集會陳抗的去處。此外更有站在與以往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角度來欣賞舊台南車站的機會,相信台南站前廣場的誕生,將能讓這座城市更加多彩多姿。
市議員李宗霖認為,站前廣場改造計畫,是打造1座「城市客廳」的重要契機。公車停靠區將重新規劃,汽機車接送區擴大,提供更流暢的接駁空間,減少壅塞。此外消除火車站與圓環廣場之間的隔閡,解決過去搭乘公車需繞行或穿越地下道的不便。這不僅是交通動線的改善,更是對城市門面的全新詮釋。

台南火車站前廣場改造模擬圖。(南市交通局提供)

台南火車站前現行路況示意圖。(南市交通局提供)

台南車站新站體興建下沉式廣場,未來可從前鋒路直接進站。(擷自交通部鐵道局臉書)

目前台南車站前廣場行人難進入,未來改造案改善整體公共空間流暢動線,進出站旅客可直接進入等候公車與計程車。(記者洪瑞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