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圖竟出現新光三越?張鎧臣創作現代版台灣府城池圖

記者王姝琇/台南報導

今年適逢府城建城300年,文史工作者張鎧臣以1807年《續修臺灣縣志》內附城池圖為底,融合現代城內200餘處地標,繪製出2025年版台灣府城池圖,取名《如果我是知縣》驚豔大眾。數百年前古地圖上,出現美術館、新光三越等現代建築,別有一番風趣!

府城建城300年源自1725年開始興築台灣府城,以確保台灣府治及周邊居民、商號的安全,城的建立也奠定台南城市的基礎範圍。迄今台灣府城城門與城牆只有部分存續,包括有大東門、大南門、兌悅門,及遷至成大的小西門遺構,惟府城概念仍深烙在當代台南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張鎧臣提及,對府城城門文史略有研究,適逢府城建城300年,為讓更多民眾認識府城的過去、現在及未來,以《續修臺灣縣志》的「城池圖」為底圖,融合現代城內200餘處地標,繪製出2025年版台灣府城池圖,取名《如果我是知縣》,另自製網站介紹府城環城遺構殘跡及遺址。

新版台灣府城池圖《如果我是知縣》,標示4大門、4小門以及城外兌悅門位置,不同的是,小西門遺構已遷移至成功大學、原小東門位置旁,與原城池圖有所不同。古地圖城內有200餘處現代建築標示,包括有台南女中、民生綠園、天壇、新光三越、大遠百、台南火車站、城隍廟、全美戲院、蝸牛巷、美術2館、地方法院、大潤發等地,都鉅細靡遺地標註在府城內相對應位置上。

張鎧臣將《如果我是知縣》圖文上傳個人臉書,大批網友、台南市民都讚不絕口!張鎧臣說,長期研究在地文史,對於建築與地理相對應位置相當熟悉,所以只花1天就完成,希望民眾能透過此圖以不同角度認識府城古今的面貌,帶民眾以趣味方式穿越歷史,深度了解府城建城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