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變建」暴利驚人!成高房價原兇

講到高房價,你第一個會聯想到什麼?是建商哄抬價格?投資客炒房?是新青安房貸降低了年輕人買房門檻?還是回歸到「氣電雙漲」與「建材漲價」的原物料問題?抑或是現在全台大缺工,移工引進不易導致的人工漲價、缺乏的問題?但在這些「後加工」之前,大家是否忘了,房子是蓋在土地上的呢?

沒錯!在後段的「炒房」造成高房價之前,影響最大的就是「土地價格」。依據現行的《區域計畫法》,符合條件的農地可申請變更為建地。因此除了網路上充斥著農地變建地的教學外,更有不少開發商會投資較有變更機會的農地,使得這些農地身價水漲船高,也大大提升建商買地、建地的成本。

坊間有著「國土計畫法後農地價格要崩盤了!地主虧大了!」的聲音傳出,然而若符合農地農用的規定,政府已對於農地已有諸多的稅賦優惠。

撇開確實有農地轉建地需求的例子外,土地和房屋一樣,是人民生活的根本,實是不該成為「追求暴富」的工具。 動手試算一下,以高雄為例,重啟的「農21」農地區段徵收案,面積約16.7公頃的農地,因有諸多建商搶先卡位,價格從20多萬元/坪一路飆30萬元,截至今年8月的成交金額已高達51萬元/坪。若持有1公頃的農地,在這驚人的價差中脫手,已經現賺 9 億元(1公頃= 3,025坪;30萬x3025≈9億)。而當建商取得每坪土地的價格已高漲至此,未來新建案的高房價應該不難想像。

我認為,政府雖然已經在金融手段上實施「限貸」相關的限制,然而不從源頭解決問題,我們所做的也都只是補漏洞。前段舉例高雄還僅已核定的徵收/重劃案件時的價值,在過案以前的價格都僅僅只有4、5位數/坪,不用計算機都能算出其中可怕的利益空間,讀者可以查詢現今各區域農業用地價格即明瞭。

即將上路的《國土計畫法》或許能夠對於這個現象有所幫助,但也就僅僅是補一片老舊破網,看似補了大洞卻讓更多小洞更加放大且不堪,然而政府更應在上路後積極的做通盤檢討,避免有心人士鑽取漏洞趁機炒地。

此外,政府在進行規劃時,應優先考量「公設保留地(下稱:公保地)」。全台數萬公頃的公保地尚未被徵收,也沒有被開發,而地主卻要空繳地價稅還不能有所建設,對於土地開發的效益與人民的權益都是損失。不論是解編非必要的公保地,或是加速都市計畫的規劃與徵收,才能增加土地利用的價值與人民福祉。

全台土地徵收案件多點開花,政府的徵收價格如前述,遠高於當初地主們取得的價格,且建商也願意祭出高額費用來與地主商談。當然,錢永遠不嫌多,只不過以「踏取國際開發」的土地開發經驗來看,只能摸著良心說一句:「差不多就可以了!」不少大地主們總認為建商賺得多而哄抬價格,卻沒有想到現在每一塊土地的價格,都深深地影響到未來的房價與下一代的居住正義。

高房價的根源是土地價格的不斷飆升,而這背後牽涉的不僅是投機炒作,更是土地規劃與政策執行的挑戰。房地產市場需要的是理性與長期規劃,而非僅以短期利益為目標。政府、建商、地主與社會各界,皆有責任共同守護居住正義,唯有從根本著手,建立完善的土地與房屋政策,才能讓每一個人都能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