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議放寬抵費地限制 建商:地價降了、房價還是貴

圖 ↑ 各地方政府標售土地已成為拉高區段地價主因,內政部目前正研議未來抵費底可規劃地上權宅開發。資料照片

葉家銘/高雄報導

房價居高不下,除工料雙漲之外,地方政府所標售新興重劃區的抵費地,吸引建商競價購地推案,也被認為是禍源之一,然內政部近期研議放寬抵費地限制,得採標租或招標設定地上權方式處分,建商認為若可開發成地上權宅,短期或可抑制高漲地價行情,但其貸款成數低,轉手時買方必須支付更多自備款,「營建成本高漲是這波高房價主因,無論地上權或所有權宅,終究無法平抑房價。」

土地屬稀有且無法複製資源,擁有土地越多,對未來建商推案佈局十分有利,而建商為取得土地不是向民間私地主購置,不然就是向中華民國政府或各地方政府標售土地,當中地方政府所標售的多屬新興重劃區抵費地,標售金額用於支付過去開發新重劃區工程費與利息,然而因土地釋出有限,導致近年來一有土地標售,往往成為建商搶掠目標,地價因此不斷被拉高。

地方政府不斷標售抵費地且價格往往挑戰市場行情,當各重劃區一有高價土地成交,周邊私地主也見獵心喜,比照土地標售成交價做為未來售地底價,該現象也就是俗稱「今日天花板價成明日地板價」賣地思維!舉例來說高市近年來土地標售標脫率至少8成,甚至今年第2季出現百分百標脫,而目前包括美術館特區、中都重劃區、岡山87期重劃區,區段最高地價都是由地政局所標售土地所創下。

華雄建設董事長劉文城指出,土地標售成為拉高區段地價主因,該現象普遍發生在各地方政府,每次地方政府在重劃區內丟出1~2塊土地,吸引一票建商搶地,如同魚池裡的魚看到飼料,瘋狂搶食,國家土地供給政策確實出問題,應該大量釋出土地,如台糖持有許多土地可定期釋出,當土地供給增加,建商可選擇的土地也就增加,地價才有平緩可能。

然而近期內政部111年6月27日預告《平均地權條例》施行細則第84條或《市地重劃實施辦法》第54條修正草案,放寬抵費地處分限制,除公開標售,得採標租或招標設定地上權方式處分,以多元化開發利用。高市地政局針對未來土地標售指出,將評估抵費地區位條件、個別條件、巿場需求、重劃區發展需要、地區地價等情形,研議最佳處分方式。

高雄房屋市場調查協會榮譽理事長蔡紹豪指出,地政局抵費地若規定部分僅能開發設定成地上權宅,或許短期可抑制高漲地價行情,但衍生出更多問題,地上權被為人詬病就是貸款成數較低,目前頂多是所有權宅6~7折,而以高雄來說過去買地上權宅不少屬投資或資產客,但目前就遇到要轉手時銀行鑑價低,導致承接的買方必須支付更多自備款,「營建成本高漲是這波高房價主因,無論地上權或所有權宅,每坪興建成本落差不大,終究無法平抑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