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行政院7日拍板修正平均地權條例,推出打炒房五重手,各界把焦點放在炒房最高重罰5,000萬元。市場人士表示,其實建商、代銷最怕的是「檢舉獎金制度」,尤其內政部研擬獎金最高達罰款50%,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雖讓炒房者收斂,但也可能亂象叢生。
行政院今天通過的五大打炒房重手,包括一、限制換約轉售;二、重罰炒作行為,按交易戶棟數處罰100萬至5,000萬元;三、建立檢舉獎金制度;四、管制私法人購屋:五、預售屋買賣契約解約須登錄申報,違規者按戶棟處罰3萬至15萬元。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表示,各界關注罰款5,000萬元、預售屋禁止換約,就他來看,檢舉獎金制度才是這次修法最厲害的殺著,說是殺手鐧並不為過。
主要是,這幾年政府為抑制房市炒作,已推出不少重罰政策,先前新竹消保官就曾對單一投資客開出120萬元罰單,也已不輕,去年台南建案玩飢餓行銷排隊買房,也由公平會出面重罰業者350萬元。

炒房手法外界難得知
然而炒作情事仍層出不窮,一來可能是罰款還不夠重,二來則是炒房很難查,炒房者有恃無恐。
如果是排隊,當然很容易查,但那是少數代銷會玩的手法。這幾年,最常見的炒房,是建商、代銷和投資客聯手,一間房子轉過來賣過去, 然後高價登錄,然後再利用群組散播消息。這種手法只有炒房者自己人知道,外界很難得知,政府更不曉得,根本無從查起。
這次修法,如果政府只是把罰款最高拉到5,000萬元,看起來很威,炒房風氣仍難壓抑。
獎金這麼高 投資客:不如當抓耙子
可是建立檢舉制度,情況就不同。黃舒衛表示,這項機制直接打入炒房集團,過去炒房集團利益緊密結合,很難打入,但未來在重金誘惑下,不只建商、代銷員工、同業可能出面檢舉,炒房者也可能會窩裡反,為了獎金說出內幕、出賣集團。
他表示,已有投資客表示,如果未來真的獎金這麼高,那麼乾脆當臥底做「抓耙子」,比投資房地產還好賺。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表示,內政部研擬高額獎金,確實有可能讓炒房收斂,但仍有三大疑慮,一是可能造成離職員工、消費糾紛亂檢舉情況,造成建商困擾,第二,地方或內政部是否有足夠人力勾稽,認定結果是否可能雷聲大雨點小?
第三則是同樣行為不同罰款的認定為何,公平性如何評估?一旦失衡,對政策效果將產生一定影響,也將造成未來施政推動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