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老公寓因缺乏管理、無電梯,不是多數年輕購屋族的菜。資料照片
楊明峰/台北報導
老公寓房價相對平實,但在年輕人眼中,真不比新大樓鳥籠房嗎?有網友發問,住老公寓要追垃圾車、省不了宅配搬運費,「年輕人真能接受巷弄老公寓嗎?」專家解析,生活型態改變,大樓成購屋主流,年輕人寧當「脫北者」住郊區新大樓,也不願每天爬樓梯住進市區老公寓。
PTT房屋版有網友表示,常有人建議先求有再求好,應先買空間較實在的3房老公寓,但實際上每天追垃圾車、棟距隔音極差;網購大型物件時,宅配車進不來,省下管理費,卻省不了宅配的樓層搬運費,還要另租車位,多那一間用不太到的房間,犧牲太大了,年輕人還是喜歡差不多價位的電梯大樓?
網友紛紛留言:「年輕人都喜歡有管理員、外觀新的電梯大樓為主」、「近捷運站肯定沒問題吧」、「包租公會買,低總公寓出租聖品」、「1500萬內公寓,算搶手」、「正常人都喜歡電梯大樓,價位問題」。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分析,公寓優點包含使用面積大、無需繳管理費、房屋稅及契稅低、土地持有面積大,房價相對大樓便宜,但無管理人員代收包裹信件、需追垃圾車,進出需爬樓梯,還有結構安全、裝修成本高、貸款成數、無停車位等缺點,尤其是4~5樓公寓,因需多爬樓梯,市場轉手性更差,而2~3樓公寓市場接受度較好。
《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觀察,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工時長,不可能追垃圾車、在家等包裹上門,同樣價格,年輕人寧願咬牙住新大樓小坪數「鳥籠」,或是當「脫北者」到新北、桃園郊區買中大坪數大樓,也不願爬樓梯住進北市老公寓,何況老公寓往往屋況差,要加強結構,重拉管線、水電等裝潢成本動輒百萬以上,買老屋不見得比大樓划算。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平台統計,台北市平均屋齡為36年,高居六都之冠,公寓比例最多,屋比房屋總監陳傑鳴分析,北市公寓存量比超過5成,整體交易占比卻僅有2~3成,相對不熱絡,除網購等生活型態改變,年輕人寧願住新大樓小宅,多半不會選屋況老舊的公寓,何況更常見壁癌、漏水等問題,都成為公寓抗性。
不過,等到年輕人生小孩或孩子長大時,家庭成員就會將目光轉向公寓,陳傑鳴觀察,當家庭成員變多,會因房子太小不夠用,想換大空間大樓時,但礙於預算不足,曾有人賣掉新大樓,轉買實坪較大的老公寓。
徐佳馨直言,會買北市老公寓者,不外乎是投資客群隔套出租,或是想入住北市但口袋不深者的首購或換屋客。陳傑鳴建議,老公寓逐漸不受歡迎,市場轉手性較差,真要買公寓,建議選精華區物件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