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大多住在大樓社區,戶數多寡直接影響到管理費,有網友過去居住在戶數約200戶的社區,近期打算換屋,戶數多寡的社區都看過,發現戶數低於50戶的社區缺點相當明顯,包括:管理費高、不能請24小時警衛、公設有問題很難修繕…等,似乎選擇戶數多的社區更能避免這些缺點。
文章貼出後,不少網友卻提出相反看法,紛紛表示:「150-250戶我覺得就很緊繃了,再多就更容易吵架」、「戶數多出入複雜、難管理、東西破壞力強、電梯難等、 吵雜」、「戶數多要賣的競爭對手也多」、「建議不要超過500戶,那複雜度又上升到另一層次」、「戶數多可能一戶套房型佔比高,複雜份子的機會也比較高,有小飛俠、吸毒不良習慣什麼的機會也比較高」、「開區權會的時候就知道戶數多很麻煩,投票門檻高,與會人數少,提案要通過基本上不可能」、「戶數多你會發現很多人智力跟不上財力」。
內行人則分析,社區好壞問題關鍵在於「管理費能不能扛住社區費用」,社區總坪數x管理費+車位數x車位費,大約就是一個社區每個月的收入,光看戶數不夠準確,要達到收支平衡,總坪數 1萬坪左右的社區會比較好做事,人數少的社區固然會分攤較高管理費,但人越多要修的東西就越多,並沒有絕對優勢。
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郭紀子分析,從管理的角度上,一般的優良社區,總建坪5、6千坪,內部戶數以4、50坪為多的社區較為適中,因此推薦的社區型態大約落在100多戶左右。
至於管理費的收繳,郭紀子指出,通常以「足敷開支」為原則。支出部分,又以人事成本所占比例最高,另包括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修繕、維護費用,如社區的公共水電費用、電梯保養費、外牆清洗費、弱電保養費、發電機保養費、環境景觀維護費用、消防與公安設備維護及申報費等費用,這些都屬於社區經常性支出;更有社區行政庶務費、於特殊節日舉行活動的文康費用或是管委會開會的花費等非固定支出。
資料來源:好房網News
★ 友善分享消息,如有不妥請通知即會下架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