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朱語蕎
預售屋具有前期付款輕鬆優勢,是近年不少首購族、小資族,入手第一間房的首選,但近期頻頻出現預售屋工地停工、建商倒閉,甚至爛尾樓的情況,而央行緊縮房貸措施,也讓貸款條件不若以往,現在購買預售屋該如何自保?
近年營建業物料、工資雙漲,央行緊縮建商土建融審核,讓不少中小型建商撐不下,自去年9月央行祭出史上最嚴厲信用管制後,也影響購屋族意願,衝擊市場交易,中小型建商資金調度更加困難,今年至今已陸續在嘉義、花蓮、桃園、台北等地,出現建商資金斷鏈、建案停工等事件。
對民眾而言,原本可輕鬆付款的預售屋,似乎變得危機重重,不只要擔心建商蓋不下去,變爛尾樓,還得擔憂之後交屋,銀行貸款緊縮,利率、成數都不如預期,甚至連首購族都面臨貸不了款的困境,若處理不當,恐只能解除合約,買房夢成一場空。
5種履約保證各不同 簽約前仔細看

預售屋近期接連爆出停工事件,建商資金斷鏈成隱憂。
對消費者來說,預售屋的履約保證特別重要,預售屋的履約保證有「價金信託」、「價金返還」、「不動產開發信託」、「同業連帶擔保」、「公會辦理連帶保證協定」等5種,根據內政部統計,現行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訂,以採用「不動產價金信託」及「不動產開發信託」居多,約占全部建案52%。
至於「不動產價金信託」與「不動產開發信託」有何不同?馨傳不動產智庫發言人何世昌表示,「不動產價金信託」的資金用途比較嚴格,只能用於「工程款交付、繳納各項稅費及工程所需費用」,且「不得供作其他用途」;而這裡所謂的工程款、工程所需費用,指的是實際動工後所需的費用。
至於「不動產開發信託」的資金規途,是「除支付信託契約約定有關完成興建開發、管理銷售及處理信託事務所需之一切支出外,不得供作其他用途」,規範包括「有關完成興建開發」、「管理銷售」、「處理信託事務」都可以動用資金,比如「廣告費」、「建築設計費」等,規範比「不動產價金信託」相對寬鬆。
另外常見的「同業連帶擔保」與「公會辦理連帶保證協定」,永慶房產業管部協理陳賜傑表示,這兩項是如同保人制度,讓建商可以不受信託或專款專用帳戶的約束,自由使用買方支付的款項,倘若建商在完工前倒閉,買方能轉向擔保建商或工會要求負完工責任。

購買預售屋前要仔細審閱合約書,了解履約保證方式、土地產權,別只看廣告說詞。
「地段地號」查產權 小心有高額抵押權
何世昌表示,預售屋履約保證信託專戶最重要應注意「匯款帳號應與信託帳號完全一致」,包括履保專戶名稱、匯款帳號與銀行網站揭露的帳號名稱必須100%相同。如果履保專戶名稱是「世昌建設有限公司」,但匯款名稱卻是「世昌建築有限公司」、「世昌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名稱有一字不同就是不同帳號。
若有履保專戶,消費者會取得「契約編號」,作為日後查詢之用,在預售屋買賣契約上會有受託銀行,再到受託銀行官網查詢,消費者可以在帳戶內,查詢到已繳納的價金;若已匯款但帳戶內沒有錢,應儘快向銀行和建商詢問。
何世昌提醒,無論是「不動產價金信託」、「價金返還保證」,或是「不動產開發信託」,都必須是「信託專戶」,倘若建商要求匯入的帳號是建商公司帳號,那就不是信託專戶,小心有詐。
何世昌更提醒,實務上若預售屋基地未真正動工,建商仍可編造名目申請撥付專戶內的款項,若銀行並未詳細核對就容易出問題,就算買的預售屋有使用履約保證,也不保證可以安心交屋,因為台灣的預售屋履約保證並不保證履約。
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購買預售屋在簽約前,建商必須提供預售屋買賣契約書供消費者審閱,而且不得少於5天,買方可以透過內政部版的預售合約書,和建商提供的合約書,詳加比對,保護自我權益。
此外,合約書的土地標示中,有載明該建案的地段地號,買方可以從地政事務所的土地登記簿謄本中,了解土地產權的狀況,是否有高額抵押權的存在?這項是避免銷售率不佳,造成未來完工後,分戶無法部分清償,而影響買方權益。

銀行貸款成數不如預期,造成前幾年購買預售屋的民眾,面臨解約困境。
買房「地段」很重要 多找銀行評估
而交屋前的貸款問題,近期也成為焦點,在央行限縮房貸下,銀行紛紛提高貸款條件,讓不少前幾年購買預售屋的民眾,在交屋後,發現房價上漲,甚至變為央行認定的「高級住宅」,貸款成數瞬間腰斬,斷頭違約事件頻傳。
何世昌直言,這可能肇因於銀行鑑價、放款各自為政,甚至出現「鑑價取其高、放款取其低」的荒唐現象,讓消費者無所適從。現階段反而是多屋族順利交屋比率比較高,因房貸而違約的大多是沒買房經驗的首購族,何世昌說,根據業者說法,首購族沒經驗、沒門路,大部份只能跟親友調頭寸,調不到的話只能賠錢違約,投資客找錢的經驗豐富,有些人就乾脆去民間融資借錢、促進地下經濟。
寶和建設執行副總經理王董騏表示,銀行在承作個人房貸前,會先評估每個地區的房貸區域屬性,倘若你買房位置屬於個別銀行承作房貸的B級區或C級區,自然就很難順利貸到8成或談到好的房貸利率。
他建議,現階段最好多找幾家銀行比較、評估貸款條件,個人先提供完整存款、貸款等相關資訊,金融機構就能夠在不查聯徵的情況下進行房貸條件評估;若面臨銀行貸款成數不足,可以找家人「作保」來增加銀貸成數的根據。
王董麒認為,歷經近2年的資金緊縮,銀行逐漸控制不動產貸款水位,加上同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因素,2026年的第三季後才有可能出現銀行資金稍微鬆綁的機會。他提醒,在2024年後買預售屋的民眾,最好提早準備一筆週轉金來因應貸款時的資金缺口,避免造成交屋時違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