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現象看懂市場變化 兩指標觀察價格鬆動 「建商讓利」下的房市真相

財訊雙週刊 文/游筱燕

愛山林建設喊話以7折價開第1槍,但房價是真的降了嗎?觀察現今房市有5大現象,未來「預售成交件數」和「買氣低迷持續」將影響房價走向。

全球關稅混沌不明的4月,愛山林建設開出房市「讓利」第1槍。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愛山林建設董事長祝文宇喊出新北市板橋區的自建案「濱河帝景」打7折賣,推出1個多月,宣稱已銷售5成,有4成買家是板橋在地人。

7折是怎麼算的?祝文宇說,景氣好時,原本心中盤算單價可以賣到百萬元,現在成交均價1坪75萬元,「每一次不景氣,都是我先打開市場,我只要讓利,房地產就那麼簡單。」引發市場譁然,房價真的降了嗎?

市場觀望 今年成交量看淡

去年9月第7波打炒房政策上路後,市場急速降溫。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今年第1季6大都會區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合計為48035棟,較去年同期年減23.6%,說明今年房市交易熱度不若以往,市場觀望氣氛濃厚。

樂居科技創辦人李奕農認為,近期川普關稅戰所帶來股災,創下股市歷年最大跌幅,對房市影響深遠。他說,股市漲,即使有央行的限貸令,還是會有源源不絕的資金,持續轉入房市。但股市轉空,錢在股市套牢,原本的購屋計畫可能暫緩。事實上,房市數據在年後其實一度好轉,但現在卻出現了黑天鵝,預估到年底前都不會樂觀,全年成交量面臨30萬棟保衛戰。

這就是為什麼敏銳的業者已經率先喊出降價,應對接下來的不景氣。《財訊》也為讀者整理出目前房市的5大現象,以及兩個房價走勢的觀察點。

現象1:降價是廣告噱頭?還是真讓利?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說,由於房市成交平淡,「讓利」的氛圍愈來愈濃,很可能逐漸成為市場的共識,但前提是要「真讓利」。以此次愛山林喊出的讓利案「濱河帝景」,每坪成交均價約75萬元,但距該案最近的1宗新案「右成素也」從2020年至2024年共11筆成交紀錄,每坪成交單價為57萬元,近1年每坪成交單價則約65萬元,可見買屋前仍要做足功課比較。

當然,市場好的時候,開價自然跟著水漲船高,而「濱河帝景」的優勢是有河景,成交價因此高出10萬元上下,但附近的新成屋案子也多在6字頭;建商的「讓利」是否真能說服民眾,最後還是回歸市場考驗。

現象2:實價登錄沒降,但多送精裝潢、提貨券。為了要刺激買氣、鞏固價格,也對先前的買家交代,建商簽約時很難降價,許多建案甚至喊出不二價。但其實,去年9月後買氣冷清,建商開始贈送電視、冰箱、洗衣機3大家電,或是數萬元不等的百貨公司提貨券,或是推出精裝修包到好的裝潢屋,已經等同變相降價。

現象3:7都房屋總價兩千萬元以下需求最強。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說明,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資料統計,觀察2024年6~7月房市交易熱絡期間,與房市政策影響後的11~12月交易市況比較後發現,後者7都總價兩千萬元以下產品交易量占比均達5成以上,此一價格帶在桃園、台中、台南與高雄交易量占比更高達九成,顯示目前仍以自用需求為市場主力。

現象4:貸款水位仍吃緊。財政部日前表示,截至今年2月底,新青安貸款累計已核貸10萬餘戶,核貸金額達8224億餘元。

《財訊》雙週刊指出,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去年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後,市場資金吃緊,不僅要排隊等撥款,銀行也慢慢開始調高利率以價制量。去年12月全體銀行平均利率為2.3%,不過根據央行上次公開的資料顯示,2024年12月到2025年1月,一般首購的利率平均已達2.53%,說明現在房貸資金仍相對吃緊。

現象5:南部量能衰退較大。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台南今年3月買賣移轉棟數1550棟,不僅較去年同期減少近5成,還寫下近9年的同期新低,今年第1季累計4188棟,同樣是近9年來的低點,量能衰退的幅度為6都最鮮明。同時,高雄市的第1季移轉棟數也是8年新低。

預售屋方面,何世昌指出,這次房市回檔,1~2月中南部的週來客組數約是個位數;3月稍微回溫,10組上下,對比去年同期30~50組,呈現明顯衰退。但去年9月第7波打炒房至今,雙北地區的週來客數還有20~25組,受影響較低。

業內人士解釋,在關稅、景氣衰退疑慮下,資金回防剛性需求更大的雙北;還有,這波受到新青安帶動的房市熱況,雙北比中南部漲得少,因此受到打房政策的影響相對較小。何世昌則認為,雙北多年來已經習慣高壓打房,購屋族早已見怪不怪,心態上較不受政策影響。

量縮持續1年 價格將鬆動

至於房價是否真會鬆動?有兩大指標,第1,觀察預售屋每月成交件數。何世昌指出,按照過往經驗,第2季預售屋逐月成交件數若能維持在6000至7000件的安全水位下緣,有助於減緩線上賣壓,下半年跌價壓力將會降低。反之,若仍在5000件左右甚至更少,則賣壓將持續累積,下半年房價修正壓力將會上升。

第2,交易量縮維持1年。李奕農認為,目前的格局會是以拖待變,價格撐住,但成交量縮的情況如果維持1年以上,整體價格就有機會鬆動。可以觀察央行後續釋出的訊息、經濟預測,是否有新的政策,例如降息或放寬管制,也許低迷的房市會有改變機會。

民眾又該如何反應?李奕農建議,現在正在賣房的人,如果不急著賣,那就改為出租。如果是有資金需求必須賣房,由於房地產變現速度慢、流動性差,可以把握房市落後股市大約3~6個月的黃金期,若有買方出價,只要還在可接受範圍,可以先落袋為安。

專家向《財訊》雙週刊透露,如果是帶有投資性質的買房,可先讓子彈先飛一會兒,觀察政府的政策有沒有改變。自住客則建議持續看房,不一定要買,但一定要培養對價格的敏感度。整體的價格不容易下跌,但個案或者個別的屋主則是有機會。要切記,「房市是一個長期的決策,在空頭時買房,最終的勝率其實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