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朱語蕎
歷經2024房市「頭大尾小」的狀況,今年整體市況是否能再創高峰,備受各界關注,尤其凍結的交易量,能否在春暖花開之際跟著回暖,329檔期推案量和成交狀況成為關鍵。
根據買賣移轉棟數統計,2024年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271,309棟,與2023年同期年增14.8%,是自2014年來最高交易紀錄。其中,台北市年增12.0%,新北市年增6.9%,桃園市年增20.8%,台中市年增15.3%,台南市年增11.4%,高雄市年增24.8%。
進一步細看各都會區歷年交易量表現,桃園市創2014年以來、11年來新高;台中市創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17年新高紀錄,高雄市創18年來新高;台南市則首度突破2.7萬棟,史上最高。
上半年貢獻加持 買賣移轉棟數仍創高
雖然整體表現仍頻創新高紀錄,但主要還是來自上半年的交易帶動,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從數據來看,量增幅度自下半年開始逐步收斂,顯示房貸緊縮與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衝擊不小,2024年房市呈現「上熱下冷」格局,仍有機會挑戰35棟大關。
而這其中關鍵,就是央行在去年9月祭出的第七波信用管制,不只成交量下滑,根據「政大永慶即時房價指數」顯示,2024年第四季七都房價指數,七都房價已由漲轉跌、全面反轉。進一步觀察七都房價指數變化,新北、台南較2024Q3下跌2%內,跌幅較輕,台北、桃園、新竹縣市與台中則季減2.3%至3.3%,僅高雄季減幅逾4%。
統計也顯示,2022年全台建照逾18萬戶,新屋開工逾14萬戶,均創下歷史新高紀錄,而2023∼2024年建照、新屋開工雖較2022年減少,但仍處15年來高檔,若以2022年新屋開工量、3年施工期推算,預估2025-2027將出現爆量新屋完工潮,預售屋預計完工戶數恐達40萬戶,市場新增供給大增。
新屋供給爆大量 銀貸問題浮現
大量供給潮來臨,成為今年房市隱憂,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就表示,若依照一般新屋開工後,施工期約3年,來推算未來預售屋完工量,未來3年恐怕將有40萬戶新屋完工量,加上銀行房貸房款水位吃緊,這問題恐怕在今年仍無法緩解。
從業者彙整各銀行最新房貸情形來看,國營銀行的「新青安」房貸排撥時間都拉長,像是土地銀行在去年第三季送件後,1∼2個月就完成審查,但到了第四季審查時間拉長2~3個月,撥款時間也未定。
此外,其他銀行的首購利率相繼增加,撥款時間也跟著拉長,國營銀行一段式利率從2.44到3%起,民營銀行則從2.5%至3.2%起跳,甚至部分外商銀行已在去年第四季暫停收件。若是第二戶房貸,不少銀行都不承做,壽險也剩下富邦人壽承做,國營銀行利率3%∼3.6%起跳。
對於明年房市,從建商推案量來看,在去年第四季,北部建商推案量依舊爆大量,根據住展統計,2025年上半年有意登場指標案,推估超過百億元案量計有6案,50~100億元共14案。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指出,這些新案不難看出多挾地段優勢、建商品牌、市場話題而讓建商保持一定信心,迎戰不明確態勢。
陳炳辰分析,銀行業者大抵樂觀看待歲末還款潮,可望在今年2月紓解房貸滿水位危機,而央行的打炒房措施,來到今年3月也讓市場適應了大半年,是否在329檔期見初步回溫,與時節同步春暖花開,成為房市景氣判斷首波關鍵時間點。
建商按步推案看漲房價 房仲現悲觀
就有建商表示,雖然去年下半年交易量銳減,信用管制讓不少建商叫苦連天,但建商在前幾年房市多頭時期,早已荷包賺飽飽,面對目前的狀況仍可負荷,前不少建商在前幾年也積極購地,手中彈藥仍足,除非是投機型的合資建商,否則並不太容易發生建商倒閉潮的狀況。
陳炳辰認為,在台灣沒有更穩健保值的投資選擇下,目前對蛇年利空出盡相較樂觀,事實上現階段在高鐵特區、產業園區的部分預售案還傳出不錯的買氣,房市還是有機會谷底翻身。
葉凌棋指出,對於今年房市有幾大變數要關注,國際部分,包括美國總統川普即將就任,2025年全球經濟面臨美國政經政策的不確定性,牽動國際經濟局勢,將是左右全球景氣的關鍵,
同時,美中關係的變化也會影響台海情勢的發展。此外,地緣政治風險仍高,俄烏戰爭、以巴衝突未來走向仍不明朗,加上中東局勢變化也將影響全球經貿發展。
國內變數則有房市政策,目前銀行房貸緊縮短時間內難緩解,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續行,將持續影響今年房市交易表現。因此,經濟情勢、房市政策、兩岸關係與地緣衝突將是影響2025年房市四大變數。
葉凌棋認為,在房貸緊縮與信用管制影響下,民眾對房價上漲預期翻轉,目前房價也有由漲轉跌跡象,預估今年在剛需強勁的區域估跌幅7%∼10%左右,過度投機炒作的區域,房價則有10%∼15%的跌價空間。
不過,建商看法卻不一樣,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富旺國際董事長林正雄表示,國內建築業因應ESG趨勢,碳費、電價、物價蠢動、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的困境,房地產就是將土地與建材加工而成,主要原物料指數仍在高點,工料上漲目前走勢只到中升段,未來國際戰事結束,預估營建需也會大增,工料恐再度上漲,此外,台灣即將徵收碳費,國土計畫降低建地、容積供給等,房價要跌真的很難。
林正雄表示,雖然台灣面臨少子化問題,人口數減少7.8萬人,但家戶數10年增加82.7萬戶,每年平均家戶數增加8萬戶,光是這個數字就能消化預售屋的供給,還不包含要換屋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