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年輕人的一封信: 淺談買屋時機的甜蜜點

台灣從七十年前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再從傳統製造工業時代轉型為資訊科技時代,由未開發國家轉型為開發中國家,更由開發中國家轉型為已開發國家,台灣人靠著勤奮、工作、儲蓄,以及「有土斯有財」的觀念,造就了87%自有房屋的富裕家庭。

然而,隨著經濟增長帶動台灣房市歷經六次循環的榮景,一波一波墊高了房地產價格,但也因財務所得分配的M型化,房價不斷飆漲,使得「購屋」成為無殼蝸牛一輩子的夢魘。

你可能是初出社會的年輕人,或許從30K月薪開始工作,但在物價高漲的通膨環境中,光繳房租與溫飽肚子外,你已經沒有儲蓄的能力,就算月薪較高的上班族,眼看靠著工作努力增加的薪資永遠追不上高漲的房價幅度,儲蓄的金錢永遠達不到水漲船高的自備款,因此大多選擇當個「月光族」,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改變了年輕世代的思維,因此,不婚不子的風氣越來越盛,或許這是周遭環境影響的無奈選擇。

因為筆者也是過來人,年輕時剛入社會工作,當時才2200元月薪,工作十年以上才勉強購買一間小套房,但也因為先有才有辦法靠著房地產的增值逐步換新換大,所以,沒有儲蓄,除非靠長輩支援,否則就永遠無法達成置產的美夢。

首購族入門第一課: 放棄你的理想,先求有再求好

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中購買自己理想的房子?其實很難,所以首購族第一個思維就是:你必須放棄理想,在能力範圍內,先求有再求好。

第二,你必須把購屋的條件列一份清單,例如:預算(多寡)、價格(總價、單價)、面積(大小)、地段(蛋黃、蛋白)、交通(遠近)、屋齡(新舊)、產品屬性(公寓、華廈)、樓層(高低)、建物品質(管理、建材、公設、左鄰右舍)、商圈(學區、綠地、市場、有無嫌惡設施)…等。

建立完清單後,把你最重要的需求依優先順序排列出來,再把最優先的首要需求當分母,其他的需求依次排列當分子,例如:總價是你最優先考慮因素,那總價就當成不變的分母,其他因素包括地段、面積、屋齡…等就要依次去調整,運用刪除法放棄一些要求與理想,這樣會容易讓你下決定,不會陷入左顧右盼的疑慮。

教你6W1H無腦購屋術 買房其實很easy

一輩子買一間房,一定會很困惑,畢竟是一生的積蓄,考慮的因素就會很多,但只要你依照簡單的自我對話,「無腦購屋術」教你釐清6W1H:為什麼買房?誰要住?何時買?買什麼產品?買在哪裡?找誰買?如何買?你就會發覺,原來購屋沒有那麼複雜與麻煩,找對人、找對時、找對物、做對決定,購屋其實很easy。

房市上升趨勢線的初升段,是買房最佳甜蜜點,錯過甜蜜點也不宜觀望

至於何時是買屋時機的甜蜜點?這對於首購族是最困難的功課,當房市處於上升趨勢時,初升段會是買房最佳甜蜜點,但如何判斷房市初升段?這要在每個波段循環下修時去尋找它落底的時機,而落底的時機怎麼判斷?通常都是在房市交易量與價格同步由谷底回升達三個月就可確認空頭結束,也是另一循環初升段開始,此時介入風險性較低,例如圖示2018Q1-Q3連續三季價量同步由谷底翻身,就是初升段開始,也是購屋最佳甜蜜點。而一旦你若錯過初升段,到了主升段,漲勢開始強勁,你越容易觀望,而當房價越漲,你就越買不下去,因此,很多人就乾脆等待而暫時不買,這其實也不是聰明的做法,因為期待房市下修,可能會是遙遙無期。

尤其是喜歡觀望猶豫的人,一旦有朝一日房價下跌,也會持續期待房價更下跌,同樣會錯過良好時機。因此,只要是自住,若無法搭上房市初升段甜蜜列車的人,筆者奉勸永遠不必等待,還是要勇於進場。因為是自住,就算房市下修,下個循環的房價仍然會一波比一波高,不必擔憂套牢。

最後筆者建議在目前房市高檔時進場購屋的要領有五大選擇,才能進可攻、退可守,並立於不敗之地:

(一)增值潛力:選擇人口淨流入地區,例如桃園青埔、新北三峽、台中新七期水湳、台南永康與未來新站特區、高雄北城計畫…。

(二)抗跌性強:選擇低總價蛋黃區產品。

(三)就業人口集中:選擇剛建廠新興高科技進駐區,就業人口增加並集中。例如北科、中科、南科。

(四)發展潛力:選擇高鐵軌道開發潛力區。例如烏日、左營、青埔、歸仁…。

(五)安全品質:選擇優良品牌的營建廠商,確保交易安全與品質保障。


作者簡介
李同榮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電子化顧問師碩士學程
現任:吉家網不動產創辦人、全球不動產流通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