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炒房失效?3關鍵讓房價高飛 反釀1惡果

圖 2024年開春以來,房地產似乎還在蓬勃的發展且有漲價的趨勢。圖/freepik

文 / 穆椿松

2024年開春以來,房地產似乎還在蓬勃的發展且有漲價的趨勢,政府一直希望用各項的措施來壓抑房價,使房價平穩,但效果不彰,最重要的原因有三個,第一,台灣的資金仍是相當充沛,第二,可選擇抗通膨的投資項目不多,第三,碳稅、碳費即將落實,使社會預期造價有上漲的可能性,也促使了房屋銷售非常的熱絡,這是主要的原因。

但是,政府有些措施看起來是在抑制市場的炒作,例如「平均地權條例2.0」目的在於預售屋不得轉售,原來是要把短期的投資客趕走,這個效果是有存在的,但是台灣房地產的投資客占市場三成左右,短期的投資客是被趕走了,但是市場還是有一批人資金過多,以買房保值為目標,經過多次多年的經驗,買房的保值能力遠大於其他方面的投資,這股勢力可沒有消失。然而,要買房的人卻不容易找到房子,簡單說原來購屋者可以從四種管道買房,第一向建商買預售屋,第二向已經買預售屋的人,加一點價比市場行情低一點買到接手的預售屋,第三買剛交屋的成屋,例如一到五年內的建案,第四買中古屋;政府的多樣措施,卻使得第二跟第三的管道不見了!「平均地權條例2.0」預售屋不得轉售,「房地合一稅2.0」五年內要課徵35%~45%的稅金,使得新成屋的屋主不太願意轉售,因為稅金實在太重了,購屋管道只剩下向建商買房或在中古屋市場買二手屋,如果你要買還是新房子,向建商購買變成唯一的選擇。

政府原來的美意是想抑制房價,到頭來使得買方沒有太多的選擇,這個現象似乎跟原先設計的模式不太一致,政府的打房措施干預市場,結果效果不見得如預期,穆老師建議政府相關單位可以重新思考一下,否則購屋者變成無辜的羔羊,也是史料未及的;建商方面,政府的「選擇性信用管制」,小建商的生存空間已變小,現在市場上大多是實力雄厚的大規模建商,更不會降價求售,使得市場只有變成房價持續上漲的現象,也讓相關單位可以三思,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一起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