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擾退散、回歸理性 南部品牌建商:自住型需求回來了

圖 房市回歸健康理性,正是自住悠閒看屋好時機。

文/記者張瀞勻

近年受到新冠疫情干擾,通膨怪獸來勢洶洶,在萬物齊漲之下,民生物資、營造成本持續飆漲,然而面對全球景氣動盪,3月以來矽谷銀行倒閉、瑞信財務缺陷等再造成股匯雙殺,對於民眾而言,房地產相較於金融產品具增值抗跌之特性,近期房市回歸健康理性狀態,正是自住剛性買盤出手買房的最佳時機。

依照ETtoday近期發布的「2023民眾購屋信心大調查」結果顯示,在通膨效應不退之下,民眾認為最能保值的資產由房地產57.96%拿下第一,遠高於第二、三名的黃金44.86%、股票26.86%,且有七成以上民眾表示未來願意購屋,甚至有近二成的民眾會在3年內購屋,顯示民眾對於房地產深具信心。

觀察近3年房地產市場狀況,長年深耕南部市場的品牌建商藏美建設高層指出,前2年房地產市場景氣火熱,自住客層必須得和投資客競爭,隨著近1年來房地產市場回歸到溫和狀態,轉向剛性自住市場,正是自住買盤進場看屋的好時機。

除了剛性需求支撐地產市場,近年全球通膨效應達到相對高點,面對持續通膨的環境,不僅物價上漲,房租也因應物價隨之走揚,根據內政部統計,租金指數近8個月年漲幅更超過2%,同一時間,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6大指標當中以「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月增7.45點最多,「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也上升1.8點,顯示房市並未被理性期轉冷,特別是自住型房屋,民眾對不動產市場情有獨鐘。

然而台灣人習慣追高不看低,房市進入理性期後,不少民眾糾結於「買房、不買房」這課題,但藏美建設高層認為,台灣地產市場在高齡化、少子化及婚姻關係等變遷因素下,家庭結構往「小家庭」靠攏,且住宅屬於食衣住行育樂等民生六大需求之一,除了是遮風避雨的處所,更滿足組成家庭等基本需求要素,無論景氣榮枯剛性需求不衰,且相較於房租大幅上漲,購屋貸款支出金額波動幅度較小,只要消費者選擇可負擔得起的預售屋,在景氣循環之下讓人更加安心。

此外,近期也觀察到預售屋住宅市場出現推延狀況,儘管329檔期推案爆量,其中商辦案量大增,住宅案量仍維持去年水準,主因在於,物價工資攀升使得營造工程物價指數居高不下,加上政府陸續修法增加樓板隔音、同層排水新制,2025年更將加徵碳稅,建商放緩推案腳步,供給將踩剎車。藏美建設指出,以南部地區而言,5年前15樓住宅大樓造價每坪9萬元,但如今每坪飆漲到18萬元,除了物價上漲,又有科技大廠搶工,南部地區營造成本漲幅比北部來得兇,近幾年若想買房自用,購屋成本很難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