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買房面積10年大減25% 高雄人同預算蒸發18坪

圖 ▲全台近年來房價高漲,民眾若晚10年買房,可購面積少買約10坪。(示意圖/記者賴志昶攝)

記者賴志昶/綜合報導

國內自2020年起開始一波房價飆漲,至去年到高峰,根據內政部顯示,去年第三季全台平均買賣面積為31.5坪,相較2012年同期,10年約蒸發大套房面積。其中,高雄減幅最多,2012年前平均能買50.64坪房,但至2022年僅能買32.22坪,10年少了18.42坪,幾乎是一間小宅大小。

對此,東森房屋研究中心經理葉沛堯認為,目前全台各地都不約而同地吹起一股「小宅」風,會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首先,當然與高昂的房價息息相關,許多口袋不深的首購族只能先退而求其次。其次,現在年輕人更加強調個人空間,不願與長輩、親友同住。再者,愈來愈多年輕族群選擇不生或少生小孩,因此對住宅面積的需求自然隨之下降。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過去2年房市景氣暢旺,在房價持續高漲且民眾購屋能力不變情況下,平均買賣面積僅會持續縮小。此外,近年來市場改變,兩、三口的首購小家庭幾乎可說是購屋主力,在市場需求改變情況下,因此2房以下的「小宅」當道,也讓全台平均買賣面積整體下降。





進一步觀察六都平均買賣面積的變化可以發現,高雄和台北的坪數縮水現象最為顯著,兩地平均買賣面積的減少幅度甚至超過三成。

葉沛堯指出,台北房價高居全台的天花板,即使是小坪數套房產品也要差不多500~1000萬元上下才能買到,北市民眾住房壓力之大可見一斑,而且不婚、晚婚、獨居等現象在台北相對來說更為普遍,因此近年來台北的小宅產品、套房產品愈發熱銷。

至於高雄,近年高速發展有目共睹,區域房價也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而快速走揚,再加上大量新興重劃區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導致愈來愈多的高雄民眾離開透天,搬進大樓,平均買賣面積自然愈來愈小。

葉沛堯表示,根據內政部資料,去年第二季全台不分建物類別的平均購屋總價高達1202萬元,若以2成自備款、2%房貸利率的30年期本息均攤型房貸試算,購屋民眾每個月要承擔的房貸支出約為3.6萬元,對於普通月薪3~4萬元的受薪階級來說確實很有壓力。到底如何真正實現居住正義,讓所有民眾不需再為住宅問題煩惱,還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