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圈不點破的事...建案賣得愈好 建商倒攤風險更大

圖 ▲要避免購置的房屋變爛尾樓,選擇有口碑的建商外,也要避免狹小的基地,減少發生鄰損的額外費用。

文/連珠君

台灣近年營造成本大幅上揚,預售屋時期賣越好的案場,建商反而要承擔更大的營造成本壓力,若資金斷鏈,就可能形成爛尾樓。專家建議,除了找有品牌、有自家營造廠的建商外,地段、避免過於狹小的基地,以及選擇有不動產開發信託的建案,較能避免爛尾樓危機。

首重建商信用 次要履約保證

近2年受疫情影響,不僅房價瘋漲,營造成本更大幅提高,出現不少建商寧可賠錢也要毀約的案例,令人不禁擔心是否會出現一波爛尾樓浪潮。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前副教授莊孟翰表示,想避免房屋變成爛尾樓,首先建商的品牌信用非常重要,尤其是上市櫃公司有獨立董事監督,較不容易隨便挪用資金,並觀察保留盈餘多不多,簽證的會計師風評等,若能有自家營造廠更佳。

再者,地點很重要,萬一建商真的發生問題無法繼續蓋下去,好地段比較容易盤給其他公司,再繼續興建下去;要特別注意都更、危老案,雖然地段好,但要避免過於狹小的基地,狹小基地挖地基時,經常發生鄰房損壞賠償問題,若賠償過多,建商可能無力續建房屋。

富冠地產執行總監田大全指出,預售屋雖然有履約保證機制,但民眾一定要進一步了解履約保證內容,內政部規範的履約保證機制可分為5種,最常見的為「不動產開發信託」,也就是把錢放進專案信託帳戶,不經由建商,直接依照工程進度撥款給營造廠,產權也在專案信託帳戶內,避免建商將錢挪用。

營建成本漲 建案亂象多

民眾要了解,萬一建商真的出現資金周轉問題,將案件盤給其他建商,有沒有續建機制,或銀行是否可以繼續控管下去,把房子蓋完,這才是重點,所以民眾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問清楚履約保證內容,才能真正保障自己的權益。

現在因營造成本上漲,出現不少亂象,許多建商交屋期延後,跟民眾提出要換約,或是以前談的合建契約,因造價吃掉建商利潤,要求合建契約減少分回坪數,又或是都更和危老案已經蓋一半了,建商發包在最高點,遇到是否要往下蓋,還是緩一點等造價下降再發包等。

也有好不容易談了多年成功的都更,遇到造價上漲,建商要重新談條件,導致都更破局,要重新再來一次,對建商、屋主都是很痛苦的過程,田大全表示,重新談合約當然要了解到底會分回多少,交屋期會延後多少,是否會影響自己居住問題外,不妨退一步,畢竟房子拆了若沒蓋完,不管要求分回多少坪數,都沒有任何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