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實價登錄是購屋族參考指標,更是政府主要的打炒房工具,不過《蘋果新聞網》實測發現,市場上仍有不少建案開價高於實登行情。蘋果新聞網製圖
余奕賢/台北報導
實價登錄是購屋族參考指標,更是政府主要的打炒房工具,不過《蘋果新聞網》實測發現,市場上仍有不少建案開價高於實登行情,例如板橋就有中古屋開價高於實登將近400萬元,亦有新案溢價逾200萬元,根據房仲說法,上述現象與個別屋況有關,包括樓高、座向及採光等都會影響價差,尤其房市正好造成比價效應,賣方出現售價不落人後的心態,實登價格儼然成為銷售底標,打房功能大打折扣。
《蘋果新聞網》查詢購屋平台「591交易網」,隨機尋找新北市板橋的中古屋,例如縣民大道三段的10層大樓「新站晶華」,其8.91坪的頂樓戶開價2200萬元,對比社區歷年平均成交總價840~1800萬元,售價明顯高於實登行情。無獨有偶的是,新案市場也有類似情形,例如板橋實踐路的31層大樓「兆璞開禧」,52.08坪的28樓戶開價3588萬元,對比實登平均成交總價1130~3350萬元,銷售溢價超過200萬元。
全國不動產北大特區學勤加盟店的業務郭先生指出,建案買賣屬於合意行為,屋主原本就有權力開高價,房市復甦階段更容易出現開價高於實登行情,溢價通常介於5~15%,心態上認為社區增值能有更多獲利空間,有些還會刻意調高總價讓買方殺價,這些因素都會造成類似情形,由於近2年房市持續增溫,開價高於實登行情也更加常見。
若以「新站晶華」的頂樓戶為例,根據負責銷售的仲介說法,社區今年3月就曾交易同樣頂樓的不同戶,權狀21.79坪以1420萬元成交,換算單價65.2萬元,反觀銷售中的這筆開價2200萬元物件,屋主認為同層單價已達65萬元,自己的坪數較大又逢房市增溫,難免出現賣更高價的心態,參考實登後嘗試挑戰單價7字頭。
郭先生表示,政府積極推動實價登錄,雖能抑止短期炒房,但也促成追價市場,以往屋主或建商缺乏實登行情參考,普遍透過市調、同業打聽或仲介提報價格,隨著實登2.0上路,賣方掌握價格出現比價效應,「前一個建案的成交價變成下一個地板價」,中古屋及新建案皆勇於開高價,反而與初衷背道而馳,或許也是制定政策前始料未及。
房地產界資深人士提醒,實價登錄雖然是不動產交易價格的依據,個案條件仍會造成價差,例如大樓的樓層越高單價越高,公寓則是相反,採光及座向也會影響,邊間通風採光較佳通常更高價,屋況維持良好甚至帶有裝潢,或者沒有漏水或管線等問題,價格也會比同社區屋況較差者更好,有些特別低價則是親友之間買賣的特殊交易,參考實登過程務必檢視交易明細,相對才能買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