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的居住正義 打炒房卻高價賣地助漲房價大推手

圖 地政局販售多為抵費地,並非市有祖產,但相反的財政局在景氣上升時販售市有地,動機讓人有很大想像。資料照片



葉家銘/高雄報導


當高房價已衝擊到民眾對政府信任,為平抑房價中央祭出打炒房政策一波接一波,從嚴懲炒作到全面限制預售屋或新建成屋買賣契約除配偶、直系2等親,不得轉售第3人,到預售屋解約須申報與管制私法人購屋,5年內不得轉售等。17日央行無預警升息1碼,未來購屋負擔房貸將增加,然而從過去各項打炒房政策,房價真的下跌了嗎?若土地供需沒解決,房價要出現下修難度仍高。

房價為什麼那麼貴?該問題可討論面向眾多,但建商制定房價邏輯其實很好了解,那就是「土地成本」加上「營建成本」與公司管銷及利潤,當中土地取得價格高低決定房價要賣高還是賣低,近年來無論台南或高雄均有相同現象那就是地價不斷屢創新高,但建商礙於公司永續經營,因此會選擇加價購地,而當土地取得成本拉高,未來只好轉嫁到房屋售價。

平心而論這幾年建商營建成本不斷拉高是事實,以中鋼公告鋼板牌價為例,2016年每公噸1萬6877元,而去年12月最高已達每公噸3萬479元,換言之過去5年光鋼板牌價就大增8成,同樣現象預拌混凝土3000磅,也從2018年1680元提到目前已達2175元增幅3成。對建商而言原物料及缺工缺料問題,導致營建成本提升,物價越來越貴只好持續轉嫁到售價。

建商利潤在地上揚及營建成本提升,導致過去賣1案可享有3成以上利潤現象,在台積電尚未在高雄設廠前早已不再,但問題就在於台積電設廠導致高雄建商宛如看到沙漠中綠洲,紛紛拉高售價,將過去少賺的一次賺回來,該現象也讓市場出現同個生活圈,從去年第4季進場個案,可能與鄰近已完售預售屋每坪房價價差高達6~8萬元,然而原物料與工資在怎大漲,也不至於房價會拉那麼高?

建商想透過台積電效應拉高售價,當然是拉高房價主因,但另項拉高房價原因,則是公部門土地標售成為炒作地價幫凶。地政局依法標售「抵費地」合情合理,所謂「抵費地」是市府在辦理重劃過程中所需工程費、重劃費及貸款利息,由地主重劃後未建築的土地折價抵付,當政府拿到抵費地後標售的錢,用於清償重劃過程中工程、重劃及支付銀行利息,抵費地並非市府祖產,而透過區段重劃後往往可提供市民更好居住環境。

地政局賣抵費地收入用於支付過去開發費用,看似合理的說法問題在於何時將土地拿出來標售?當景氣暢旺之際若釋出抵費地,造就許多建商加碼購地,直接拉高地價,當房市景氣低迷時期,若建商購地意願低落以極少加價空間購地甚至不投標,地政局則要承擔過去重劃時尚未回收工程、重劃費及貸款利息。因此標售過熱導致區域地價被市場炒高;標售過冷導致收入減少,無論怎麼做都會有另一方說法遭到質疑。

《蘋果新聞網》統計高市縣市合併後歷年土地標售,從2018年起每年標脫率都超過8成,建商加價購地並轉嫁到房價的現象已十分普遍。政府是否是炒高地價的元凶,該問題或許是民眾該去思索的事,當有1塊公有地釋出標售,無論賣高或賣低等於是提供私地主區域地價行情,若地價創高價也將加深未來私地主售地底價,導致今日天花板價成為明日地板價現況。

3月31日高市府財政局將舉辦土地標售,此次重點位於四維二路及凱旋二路31巷住4分區744.76坪土地,標售底價約6億3408萬元,換算每坪85.1萬元,該筆土地已被多家中大型建商鎖定,主因是土地位屬精華區近市立文化中心,相對地政局賣的是「抵費地」,財政局所持有的土地原為市有不久將變成建商私有,筆者詢問高市財政局說法,僅以賣地有歲入預算考量,並指出若景氣好時不賣地,在景氣差時釋出反而有賤賣土地嫌疑。

市府有無觀測房市景氣大好,賣名嘴所謂的祖產?或許開標後成交價將證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