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反應的是未來價值!專家:當地人不看好絕不是影響之後走勢原因

發佈日期:2025/09/18  【聯合新聞網/阿宅-雙碩士地產顧問】
許多人,尤其是長期住在同一個地方的長輩或居民,他們對於房價的看法,往往停留在過去的記憶裡。「我當年買一坪才十幾萬!」、「這區根本不值得這麼貴,以前根本是鳥不生蛋的地方!」這些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畢竟當地人對於區域周邊有一定的了解。

但如果你真的想買到一間會增值的房子,就必須學會一個最重要的觀念:「決定合理房價的關鍵,從來不是看過去或現在,而是看未來!」

為什麼房價是「未來的價值」折現?

阿宅顧問當初在壽險公司做動輒幾十億元起跳的商用不動產投資,最重要的估價方法就是DCF(折現現金流量分析),先評估物件發展性,推估租金、稅負、空置率等變動情形,然後把未來產生的現金流折現,就是它的合理價值。

房地產的價值,是由供需決定的。當一個地方有很多人想來住、想來工作,房子的需求就會增加,房價自然就會上漲。而這個「需求」的來源,就藏在「未來」。

當你決定買房時,你其實是在押注這個區域的未來發展。你用今天的價格,買下它未來可能帶來的價值。而這個未來的價值,主要來自兩個關鍵因素:

1.就業機會:創造人口的流入

「人潮就是錢潮。」 這句話在房地產市場同樣適用。一個區域如果能吸引大量就業機會,例如:新的科學園區或工業區設立。大型企業總部進駐。政府鼓勵高科技產業發展。

這些都會帶來大量的高薪就業人口。當他們湧入這個區域,就會產生居住需求,有些人會買房,有些人會租房。

買房的人多了,房價就會漲;租房的人多了,租金就會漲。即使非自住的投資客也會買房來當包租公,進一步推升房價。這是一個正向循環。

2.重大建設:提升居住的便利性

重大建設,就像是為一個區域注入新的生命力。捷運、輕軌、高鐵站讓通勤變得更方便,縮短了居住地與工作地的距離。

大型購物中心、百貨公司提升了生活機能與娛樂性。新學校、醫院、公園讓區域內的公共設施更完善。

這些建設都會讓這個區域變得更適合居住,吸引其他區域的更多人來此定居,購屋需求增加,進而推升房價。

如何用「未來價值」來判斷房價?

所以,當你聽到當地居民說「這裡不值得這個價」時,你可以在心裡這樣想:「你說的沒錯,這區過去的確不值這個價。但那是過去!你看見未來這裡即將蓋好的捷運了嗎?你看見政府規劃的產業園區嗎?你看見即將進駐的大型企業嗎?你能想像未來有多少人在這裡上班嗎?」

當這些未來性的建設和規劃被確定,這個區域的「未來價值」就已經被鎖定。現在的房價,將會與未來的合理價值趨近一致。之間的價差,就是你的獲利。

如果值不值得買都以當地居民的想法為準,那當初也不會有一堆財團買下信義計畫區的荒地,賺得盆滿缽滿囉!

所以,一個聰明的購屋者,不應該只被過去的原有價格所迷惑。你必須跳脫舊有的思維,將目光投向未來,仔細研究這個區域的未來發展計畫、就業機會和重大建設,只要這些利多真的能持續發酵,那麼你今天所付出的價格,就是一個合理的「未來價值折現」。

◎本文內容原文出處於 阿宅-雙碩士地產顧問 授權。

圖  房價是在反應市場未來的價值。房市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 友善分享消息,如有不妥請通知即會下架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