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解的租屋黑市

發佈日期:2025/04/01  【工商時報記者林于蘅/財經要聞新聞中心】
內政部推出「公益出租人」計畫,試圖透過租稅減免與補助誘因,讓更多房東願意合法申報租屋資訊,以期改善租屋市場的透明度。

然而,即便政府已承諾不會利用租金補貼申請資料進行查稅,並提供房東每屋每月15,000元的所得免稅額度、超額部分可再扣除60%必要費用,甚至提供房屋稅及地價稅減徵優惠、公證費、保險費及修繕費的補助,卻仍然無法有效打破租屋市場的黑市結構。租客依舊面臨因申報租金補貼而可能被房東趕走的窘境,而多數房東仍舊不願意讓租屋行為曝光,寧可維持現狀。

從政策設計來看,政府的誘因已經相當明確,既有稅賦減免,又有各項補助,看似讓房東無需擔憂租賃行為帶來的額外負擔。然而,問題的癥結卻恐怕並不在於房租所得稅或持有房屋的房屋稅、地價稅之減免,而是在於未來房屋出售時是否能適用「自用」交易稅,相比之下這才是真正的「大錢」。

根據現行法規,在201六年以後取得房地交易適用房地合一稅,自住優惠出售時可享有純利得400萬內免稅,超過部分僅以10%稅率計算,但必須要滿足三大條件:一、個人或配偶或未成年子女持有且居住該住宅滿六年,二、交易前六年沒有出租、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三、前六年未曾適用同樣優惠。

相比之下,房屋出租的「隱形成本」遠比所得稅減免的「可見收益」來得高。一旦房東將房屋出租,不適用自住優惠稅率時,將依照持有年份課徵15%至45%的房地合一稅。這意味著,房東在出租房屋後,即便短期內獲得持有稅賦減免和租金收入,但未來出售時,可能因交易稅提高而損失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因此,即便政府祭出多項優惠,仍難以打消房東對未來出售時稅賦增加的顧慮。

從租客的角度來看,政府雖然希望透過租金補貼減輕租屋負擔,但實際上,仍有許多租客擔心申請補貼後房東會選擇終止租約、不再續租,最終只能選擇放棄申請補貼,以換取租屋的穩定性。在房東占據絕對優勢的租屋市場,租客的談判能力相對薄弱,讓租金補貼申請與否仍然不是「單方面的決定」。 

要解決長年存在的租屋黑市問題,關鍵在於如何讓房東真正無後顧之憂地加入合法租賃市場。然而,這並非單靠內政部的政策優惠即可達成,財政部對於土地增值稅的立場若無鬆動,房東在利潤上疑慮和「私心」依然難以化解。而要讓財政部在稅賦政策上讓步,也是難上加難,牽涉到國家整體稅收平衡問題,是一項極為困難的政治與經濟挑戰。

租屋市場的黑市問題,並非僅僅是稅制不夠優惠,而是房東在房屋規劃上的策略、財政部的稅收考量,以及租客的弱勢地位等多重因素交錯影響的結果。在這樣的結構下,單靠內政部的政策並不足以撼動根本問題,唯有在財政政策、租賃法規、租客權益保護等多方面同步改革,才有可能真正破解這場無解的租屋黑市困境。



圖    示意圖。圖/中時資料照片

資料來源:好房網News

★ 友善分享消息,如有不妥請通知即會下架刪除。